“硬核”科技守护母亲河——让长江之水,从“忧”到“优”|全球观察
水,人类生存之本、文明之源。
千湖之省的湖北,一直因水而优,为水而忧。统筹推进流域综合治理,如何更绿色高效?2023(第五届)中国城市水环境与水生态发展大会上,20多名中外院士、专家“拿脉问诊”,提出科技赋能,走好水安全有效保障、水资源高效利用、水生态明显改善的集约节约发展之路。
外籍院士点赞湖北
【资料图】
71岁的格伦·托马斯·戴格尔(Glen Daigger)是美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会上,他特别提到MABR技术在污水处理中表现出的多重优势,尤其在湖北孝感地区运用情况良好,值得肯定。
MABR是一种融合了气体分离膜技术与生物膜处理技术的新型污水处理技术。在京港澳高速孝感服务区,汽修店、餐饮店产生的污水,流经后院的几个“集装箱”处理后变成潺潺水流,形成种着花草的生态小湿地。这是湖北交投智能检测公司下属协诚环保公司建设的MADR技术分散式污水处理系统,通过智能环保监控管理平台,实时远程监控污水处理,实现一键智能处理污水,使用寿命达15年。目前,该系统已在高速公路服务区、停车区、收费站等141个站点中的162套设备投用,每天实现约1.5万吨污水的达标处理和回用。
“水管家”让长江变样
湖底水草摇曳,湖面水鸟成群。漫步亚洲最大城中湖——汤逊湖畔,岸边绿草茵茵,水中鱼跃鸭游。
三峡集团旗下的长江环保集团汤逊湖水环境综合治理二期工程投资近50亿元,预计今年动工。
水污染治理“黑臭在水里,根源在岸上,核心是管网”。为此,长江环保集团董事长王殿常提出“城市智慧水管家”模式。“水管家”就是管理城市里所有跟水有关事物的主体,从原水到供水,从污水到防洪排涝,看得见的看不见的、地上地下的、河里岸上的,都交由“水管家”管起来。
他认为,“城市智慧水管家”能抬高长江大保护高质量发展的“底板”。它告别以往“九龙治水”模式,主动承担城市水环境考核压力,同时解决“撒胡椒面式”的点状治理模式,精准投入、节约投资。此外,打响“以管网治理为重点,助推水环境从治标转向治本”的管网攻坚战。此外,还将组建长江管网投资平台,创新“按效付费”机制,降低管网建设运营成本,探索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子。
给长江装上智慧之“芯”
一项项前沿技术,让长江恢复生机和活力。大会现场展示的“量子点光谱泥沙检测设备”,能10分钟检测江水泥沙含量,目前已用于长江武汉段。芯世界科技有限公司工作人员介绍,以前水质检测从取样到出结果,至少需3-5人合作七天完成。
“实现长江流域的综合治理,需要科技创新。”中国科学院院士、水资源专家、武汉大学教授夏军说。
2019年,中科院推出长江模拟器项目。这是基于大数据驱动的长江流域综合模拟与调控决策系统,统筹长江流域自然生态与社会经济生态治理。简单来说,长江模拟器就像是一个把整个长江流域纳入“智能系统”的大项目,完成形态的模拟器,能够提供检测、流域水循环、湖库、岸线、城市群、水生态等七大板块集成及调控决策与评估。去年,长江出现罕见“汛期反枯”,项目团队利用长江模拟器平台和水旱灾害模型,发出预警预测。夏军透露,他们的团队正在推进2023年长江主汛期洪旱趋势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