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搜索
当前位置:科技 > 正文

观热点: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全面提速

2023-04-14 09:29:23 健康报

首席记者 姚常房 记者 杨世嘉


(相关资料图)

当前,优质医疗资源供给与老百姓需求之间还有一定距离,尤其在医疗资源相对薄弱的地区表现更为明显。4月13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在京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和区域均衡布局有关情况。会议透露,为推进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进一步增强人民群众的健康获得感,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和区域均衡布局的一系列举措正在全面实践、加速推进中。

优质资源定向流动

“下一步将研究制订未来5年国家医学中心和国家区域医疗中心设置规划,带动优质医疗资源定向流动。”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司副司长李大川说,近年来,一些高水平医疗机构获批国家医学中心,许多省份获批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项目,在推动解决区域间优质医疗资源不平衡的结构性矛盾中,作用日益凸显。

“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重点在于发挥其辐射引领作用,带动基层防病治病能力提升。”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副主任、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副院长李志远说,“我们探索建立了云南省阜外心血管病医院、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和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深圳医院,通过信息系统同源化、医疗质量同质化、人才培养同育化、平台资源共享化等手段实现总院学科体系、医疗质控体系、运营管理模式向区域医疗中心的整体复制。”

李大川介绍,截至目前,已按程序设置13个专业类别的国家医学中心和儿童类别的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分四批批复了23个省份的76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项目。其中,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项目实施以来,有1400余项诊疗技术复制至输入省份,填补了300多项省域医疗技术空白,相关省份跨省就医人数明显下降。“将组织对双中心的组织管理、运行发展、任务完成情况等方面进行考核评价,并根据考核结果进行动态调整。”李大川说。

引导高水平的公立医院在控制单体规模的基础上,适度发展多院区,也是优质资源定向流动、均衡布局的重要路径。为避免盲目建设,国家对“一院多区”提出了明确要求。李大川表示,在医疗资源薄弱的地区、城市新区,主要发展综合性分院区;在医疗资源有一定基础的区域,主要发展具有特色的专病、专科分院区。

补齐专科资源短板

临床专科能力是医疗服务水平的核心和关键,也是不断扩充优质医疗资源总量、优化医疗资源布局的重要抓手。当务之急是促进临床专科均衡、持续发展。

“推进临床重点专科‘百千万工程’的同时,聚焦影响人民健康的重大疾病和主要问题,重点支持各地加强心血管外科、产科、骨科、麻醉、儿科、精神科、病理等群众就医需求较高的专科,补齐专科资源短板。”李大川说。

其中,临床重点专科“百千万工程”具体指:一是在国家层面,除国家医学中心和委属(管)医院定向支持项目外,每年至少支持各省建设150个,“十四五”期间累计不少于750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二是在省级层面,31个省份每年合计支持至少1000个,“十四五”期间累计支持不少于5000个省级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三是在市(县)级层面,“十四五”期间31个省份累计支持至少10000个地市级和县级临床重点专科能力建设项目。

李大川介绍,截至去年年底,中央财政累计已投入资金25.4亿元,支持了508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国家卫生健康委委属(管)医院、国家医学中心和国家区域医疗中心自筹资金、自主申报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102个;各地财政投入70多亿元,支持了4652个省级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和10631个市(县)级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

专科能力提升、均衡布局离不开信息化的支撑。李志远表示,阜外医院依托“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建立综合智能高血压管理平台,形成了“国家—地方—基层”三级信息互联共享平台。同时,借助信息技术,在康复指导、健康教育、远程跟踪随访、用药监测、全周期生活方式行为管理以及线上问诊等方面构建疾病管理矩阵。

紧密协作,强化联动

三级医院对口帮扶县医院、组团式帮扶等工作是我国引导城市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持续提升县级医院综合能力的一项被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长期工作。通过这项工作,截至2022年底,87.7%的县医院达到了二级医院能力,45.6%的县医院达到了三级医院能力,全国县医院医疗服务能力和管理能力进一步提升。

医联体建设对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均衡布局同样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医联体的四种组织模式在各自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比如城市医疗集团、县域医共体、跨区域组建的专科联盟,以及在边远贫困地区发展的远程医疗协作网。

李大川以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建设为例强调,建设过程中,关键要科学合理网格化布局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以一体化管理为基础,推动医疗、运营、信息管理一体化,提高医疗服务的连续性。同时,要建立激励约束新机制,进一步完善配套政策,充分发挥绩效考核指挥棒作用,加强以结果为导向,形成可持续的运行机制。

推动城市优质医疗资源更好地向县域下沉,目标很明确。李大川介绍,力争到2025年,常住人口超过5万人的县,至少有1所县级医院达到二级医院医疗服务能力,力争达到二级甲等医院医疗服务能力。常住人口不足5万人的县,力争有1所县级医院达到二级医院医疗服务能力,或通过城市三级医院对口帮扶、托管、医联体建设、远程医疗服务等多种方式,满足县域居民基本医疗卫生需求,为实现一般病在市县解决打下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