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搜索
当前位置:快讯 > 正文

网购虫子放进零食,恶意索赔43次!00后在校大学生被刑拘_全球关注

2023-05-27 21:13:14 话匣子

网购食品吃出一次异物

或许是偶然

那如果这样的“偶然”


(资料图片)

一连出现了43次呢?

零食企业多次遭恶意索赔

小资(化名)是湖北某企业的一名客服人员。2021年10月的某一天,她和往常一样接待顾客咨询时,收到一条投诉消息:

我买了你们的零食,里面有一只虫子,还有翅膀。我已经吃过了,身体不舒服,你们要赔偿我200元。

尽管事情尚未查清,但为了照顾其购物体验,小资还是为这位顾客办理了先期赔付手续。没想到,这只是一个开始。

随后的日子里

类似的投诉和索赔不断出现

包装均已开封

消费者拒绝寄回所谓的“问题”商品

出现的异物越来越离奇

有些是叫不出名字的虫子

以及生产环节里完全不会出现的东西

比如面包里出现钢丝球……

“太奇怪了,这类虫子不可能在我们这个地区出现。”该企业质检人员在检查工厂后,感觉事情并不简单,类似投诉频频发生,而且在内部排查生产和品控环节后,发现投诉账号疑点重重。

客服们将相关信息制作成了一张张关系图表,随后发现,这十几个账号尽管使用了不同的收货地址和电话,但是,这些账号、地址和电话,是存在交叉使用的!

掌握了关键信息后,今年5月5日,企业法务部向警方报案,武汉市公安局东西湖区分局金银湖派出所迅速介入调查。

在校学生网购虫子制造异物

经调查,警方将视线锁定在了一名在校大学生袁某的身上。

他今年20岁,是山东某校在读大学生。警方在他的宿舍里,还发现了一些保存好的虫子,据其交代,这些都是他网购来的“工具”,准备放到食品里,找商家索赔的。

据袁某交代,2021年10月,一次网购零食后,他无意发现食品包装里有一个微小的不明黑色物体,袁某尝试性向商家索赔,没想到很快就得到了赔付金。

于是,尝到甜头的他多次故意向网购回来的食品中添加异物,“我用针将食品包装划开一道口子,然后把虫子放进去,前后一共获赔7800多元。”据办案民警介绍,两年多以来,袁某共向这家零食企业反馈了43个“有问题”的商品。

不仅如此,袁某的同学孙某也模仿起了这种套路,用相同手法炮制类似“投诉”,向同一企业恶意索赔。不过,因孙某涉案金额较小,经警方批评教育,他已全额退还相关款项,并亲手写下了致歉信。而袁某则被武汉警方刑事拘留。

类似索赔案例屡见不鲜

近两年来,食品行业类似恶意索赔现象不在少数。

江西赣州一对00后夫妇,此前就因敲诈勒索安徽某知名零食品牌被警方刑事拘留。他们买来封口机、吹风机等专用设备,先后购买三只松鼠、百草味、良品铺子等10多个知名品牌的零食,将零食原封口融化出一个小口子,塞进异物,随后重新封口,并向零食企业索赔。

5月26日,记者从其中一家零食企业获悉,从2021年11月至今,仅他们一家企业,就被这对夫妻敲诈勒索了4万余元。

良品铺子客服负责人也介绍,仅今年上半年就已梳理9起疑似案例。离谱的是,有一起当事人谈索赔时,竟不小心贴出了向另外一家品牌索赔的投诉截图。

警方介绍,类似作假行为可以通过刑侦手段识别,切莫抱侥幸心理以身试险。

恶意索赔

需要承担什么法律后果?

湖北好律律师事务所陈亮律师表示,敲诈勒索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对被害人实施威胁或者要挟的方法,强行索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数额较大”以3000元为起点,后刑法修正案又增加了“多次敲诈勒索”这一构成要件,即勒索财物数额虽未达到较大,但次数达到三次以上的行为,涉嫌敲诈勒索罪。

广东省食品安全保障促进会副会长、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表示,一方面,食品企业应该坚决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健全消费纠纷解决机制,不断为消费者带来更好的产品和服务体验;同时,也要坚决抵制以维权之名行敲诈之实的牟利性恶意投诉,防范以各类非法手段进行不实举报和恶意索赔现象,共同营造诚实守信的消费环境。

来源:极目新闻、新闻晨报

编辑:陈雯

责任编辑:严萍

-本文完-

版权声明:转载前请联系后台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