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你喝含糖饮料了吗?上海多区试点含糖饮料健康提示“三色标识”
如何让大家少喝含糖饮料?
近日,上海市疾控中心制定了《含糖饮料健康提示标识试点应用及效果评估实施方案》,在全市159家试点商超及便利店开展含糖饮料调查项目。随着这一项目的推出,已经有部分区在商超及便利店悬挂“红橙绿”标识,提醒消费者适当购买含糖饮料。
(资料图片)
此次在商超投放的“红橙绿”三色标识,并不是对饮料的含糖量进行分类,而是在消费者购买饮料时起到健康提示的作用。橙色代表的意思是一种警示,标识内容提醒消费者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推荐每日糖的添加量少于25克;红色代表着禁戒,标识内容告知消费者过量添加糖会增加龋齿和超重的风险,要不喝或少喝含糖饮料;绿色的含义是推荐,标识内容是推荐消费者通过营养成分表来判断购买的饮料中糖的添加量。
上海市嘉定区外冈镇的“佰嘉生活购物中心”内,悬挂了含糖饮料警示标识。
8月17日,澎湃新闻记者从疾控部门了解到,目前,已经有嘉定、普陀、徐汇等多个区正在开展相关的试点工作。
如在嘉定区,目前已在全区12个街镇的14家超市开展《含糖饮料警示标识应用与效果评估》工作,2023年8月底将推广到全区100家大中型商超及便利店;而在普陀区,目前有10家超市在开展这一项目,涵盖4家营业面积>500㎡的大中型商超和6家24小时便利店,目前项目仍在准备阶段,下周开始正式启动。
上海市嘉定区疾控中心副主任马飞飞在接受澎湃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这些超市将会在不同时段悬挂含糖饮料健康提示标识,同时会调查各超市周销量清单,此外还将对不同年龄段的市民开展问卷调查,了解上海市民对含糖饮料的危害认识、饮用习惯以及效果评价。
“根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版)》,含糖饮料的定义是,在饮料制作过程中人工添加糖,含糖量在5%以上(≥5g/100g)的饮料,如果饮料每100毫升添加糖量超过5克的,就可以认为是含糖饮料。” 马飞飞表示。
“红橙绿”三色标识。受访者 供图
为何会开展这项工作?
马飞飞称,近年来含糖饮料的饮用率和饮用量不断增加,同时也有证据表明,含糖饮料过量摄入会导致肥胖以及相关疾病、2型糖尿病、脂肪肝、脱发、龋齿和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增加。
上海市普陀区疾控中心陈晓医生表示,相关研究表明,婴幼儿饮用含糖饮料 ≥3 次/周,儿童期龋齿发病风险增加83%。儿童每天一罐饮料,1年半后肥胖风险增加60%。成年人每天一罐饮料,20年内体重可以增加5斤。也有研究表示,每周多喝200-355毫升含糖饮料,痛风风险增加4%,每天增加250毫升含糖饮料摄入,冠心病风险增加17%、全因死亡率增加4%。
此外,有多名消费者向记者透露,在平时选择饮料时,很少会关注营养标签,也不会专门看含糖量,大部分情况下还是以口感来选择饮料。
“我们是希望通过这样的健康提示标识,让消费者学会如何看饮料的营养成分表。” 马飞飞表示,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大家减少或者控制含糖饮料的摄入。
“这一项目是为了贯彻落实《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深入推进爱国卫生运动的实施意见》《上海市国民营养计划(2019-2030 年)实施方案》和《健康上海行动(2019-2030年)》中含糖饮料控制的工作要求。” 马飞飞进一步表示,应用含糖饮料健康提示系列标识,观察其对消费者含糖饮料相关知识、过多摄入含糖饮料健康危害意识、含糖饮料购买行为和商超销量的中长期影响,可以为后续相关政策制定和干预方式创新提供实践依据,提升居民对含糖饮料过多摄入的健康危害意识,指导居民选择健康饮品,培育市民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陈晓同时提醒,尽管部分消费者为了健康会选择无糖饮料,但其实一些无糖饮料也可能含有阿斯巴甜等添加剂,过量饮用也会影响健康,“饮料里面的阿斯巴甜等甜味剂,在短期内对血糖波动没有影响,但是长期而言,不仅对控制体重没有帮助,还会带来一些潜在影响,例如增加患2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