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搜索
当前位置:快讯 > 正文

全球观察:人手不足会影响香港未来发展,理性看待输入外劳

2023-04-24 18:09:10 星岛环球网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进入疫后复苏期,香港诸多行业人手短缺是不争的事实,已经造成相关行业成本上升、发展空间缩窄、服务水准下降等诸多弊端。为确保香港经济可持续发展,特区政府和社会都需要正视香港目前人力短缺的挑战,既需要引入高技术人才,促进产业转型升级;亦需要输入基层外劳,特别是建造业、安老业、护理业等严重人手不足的行业。日前特区政府表示准备参考院舍输入护理员特别计划,准许建造业输入数以千计劳工,毋须经劳顾会批准。这一计划亦反应出特区政府根据实际需要,务实有为,以包容理性的态度赋能劳工短缺。特区政府必须继续以社会整体利益为依归,在充分保障本地就业人口权益、优先照顾本地工人就业的大前提下,降低输入外劳门槛、加快审批效率,才可有效解决人手短缺难题。

劳工团体普遍认为,基层劳工的工资不高,一旦输入外劳,必然会造成竞争,进一步拖低香港基层的工资,令他们的生活质素进一步下降。这种说法实际上是以偏概全,既不符合社会的利益,亦不符合基层的利益。以建造业为例,建造业议会早前发表人力预测报告,指焊接、棚架开合铺砖的熟练及半熟练工人短缺数目,将由现时1.5万人增至2027年的4万人。

而据官方数字,注册建造业工人平均年龄达47岁,如果长期人手不足,又不输入外劳,行业就只能增加本地工人的劳动强度来作补偿,这样不但会对工作者的身体造成劳损,还容易发生工业意外。并且,香港未来有大量工程需要展开,兴建公屋、北部都会区、明日大于计划等等,关乎香港未来发展命脉,如果人手不足而导致工程无法按计划竣工,拖慢进度,长期下来,整个社会都得为此而付出代价。安老业、护理业等服务行业亦同理,人手不足会影响这些行业的服务质素,阻碍的都是香港人及香港自身的发展。

香港输入劳工机制严苛,效率迟滞,其实,香港成熟的外佣政策,在申请程序、政策、保障等方面都可作为建造业等各行业输入外劳的参考。香港的外佣人数佔香港劳动人口约十分一,她们为香港家庭解放了大量的生产力,帮助中产家庭照顾老小,帮助香港经济发展,其效果不容置疑。如果我们容许其他一些新一代不愿意从事的行业,如老人院护理、茶楼洗碗、地盘建筑,也请外劳,相信香港经济动力定能大有提升。

此外,常常被拿来和香港作比较的新加坡,亦是香港输入外劳的良好参考。新加坡的外来劳工比例,位于全球前列位置,这使当地劳动市场克服劳工短缺困难,可因应经济周期变化,作出灵敏调节,扩阔经济的潜在产能。外来人力资源不但可在经济畅旺时增加产量,亦为经济下滑时作出缓冲,减低新加坡工人失去工作的风险,值得香港仿效。

有必要放宽劳动人口流动

输入外劳后,香港也需要做好相关配套工作,保障在港外劳的权益,并在住房、合约、技能培训等方面提供一定的支持,让外劳能更无后顾之忧地为香港的发展作出贡献。特别值得强调的是,必须做好外劳供应链和中介的审核工作,确保每一环节是可靠、可信的。

早前工联会就接到有院舍外劳求助,指出发到港前已向内地中介交劳务费,然而,到香港工作后每月工资会被扣起一部分,甚至有院舍协助内地中介追收这笔款项。这种“剥削”行为有损香港劳工市场的健全,政府应参考外佣及其他地区的输入外劳政策,在审核中介资质方面下更多工夫,避免出现黑中介的情况,不仅损害外劳利益,影响外劳供应,长远亦不利于香港良好形象的树立。

如今各行各业都全力以赴复苏经济,不应让人手限制了这一势头,放宽劳动人口流动已经成为促进经济发展的必然手段。只要输入外劳不影响本地工人的就业和薪金水平,为了全港的利益,实在无理由反对。希望各界理性看待和商讨输入外劳,形成一套高效、简易输入劳工机制,以应对香港日益进步与发展的需要,保持长期竞争力。

张文嘉博士

海南省政协委员

香港岛各界联合会常务副理事长

原标题:来论|理性看待输入外劳

以上内容归星岛新闻集团所有,未经许可不得擅自转载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