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搜索
当前位置:科技 > 正文

电路基础教学范文

2023-08-07 10:28:03 文秘帮
电路基础教学范文第1篇

关键词:电路基础; 语言艺术; 学习兴趣

一.《电路基础》教学语言的使用原则

(一)科学性原则。科学性主要是指教学语言的准确,精练,科学无误。所谓准确,就是要观点明确,语意清晰,发音标准,用语规范,具有专业性和学术性。所谓科学性是语言的内容要符合科学原理,用词要正确,表达要准确,符合学习的思维规律。无论是概念的解释还是原理的阐述,都要运用准确的术语,正确的判断和严密恰当的措词,不能含糊不清或模棱两可,更不能出现错误。因为《电路基础》是一门自然科学。


(相关资料图)

(二)逻辑性原则。教学语言的逻辑性是指目的明确,重点突出,层次分明,思路清析,语言具有说服力。《电路基础》教学内容中很多地方的逻辑性较强。我们的教学用语不仅要有思辨性还需要逻辑性。为使教学语言具有思辨性和逻辑性,教师要依据思维的规律,组织严密、完整的语言程序,控制如语言的表达范围,避免口若悬河,离题万里。

(三)直观性原则。语言直观是对学生已有的经验和知识,通过语言的直观形象描述,加以重新组合,从而产生新的表象和想象。它是直观性教学的一种体现。

(四)整体性原则。一堂《电路基础》课会讲很多语言,这语言要有一个完整的中心思想。教学语言要努力做到“形散而神不散”。

二.《电路基础》教学语言艺术的作用

(一)教师精彩的导言

《电路基础》课需要精彩的导言,描写式的导言能给人以美的享受,起着引导、铺垫和衔接作用。在教学中,教师用绘声绘色的语调,像讲一个动人的故事一样,将学生们引到我们的课堂中来,这样才能迅速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主动、专注地参与课堂学习。

(二)教师用激励性的语言

对于高职学生来说,他们的想象力比较丰富,动手能力也比较强,对事物往往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和创意,有许多奇思妙想,但有时又不敢说出来。针对这一情况,鼓励同学们说出自己心中离奇古怪的想法和问题,并让他们自由地讨论、探究。由此在课堂上逐渐形成一种友好宽松的学习氛围,使每个同学都乐于畅所欲言。创造每一位同学施展才华的机会,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造力。

(三)教师教学语言的形象生动

语言本身虽然只是用来交流的符号系统,但特定的句词却能使人们引起相关表象的联想乃至想象,从而产生程度不同的艺术感染力和形象性。教师的语言应该是形象的语言,当描绘人、事物或某一过程时,既要赋予其栩栩如生的形象,又要描述出真实生动的色彩,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促进学生形象思维的发展。

在《电路基础》教学中,教师应注意把思想性渗透在形象化的语言中,把科学性融合在艺术性的语言中,变枯燥无味为形象生动,变单调沉闷为多姿多彩。例如:在讲授“电流”这一节内容时,由于电流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同学们对电流的产生条件,“电位”“电位差”很难理解接受。用水的流动来比作“电流”,用“水位”来比作“电位”,使同学们充分发挥想象。“水”是同学们非常熟悉的东西,通过日常的生活体验,大家都知道,上水位与下水位的差值就是水位差,有水位差的两水位之间才有水流动。此时便自然引出电位差的概念:在电路上两电位之间的差值便是电位差,有了电位差的两电位就有电流产生。从而得出结论:导体内产生电流的条件是导体两端必须有电位差。这些直观、具体的语言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学生能够看得见,摸得着。充分发挥了学生的想象力,加强了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客观上还起到帮助学生记忆的作用。

(四)教师教学语言的幽默、风趣

作为《电路基础》教师,如果在课堂上巧妙地应用幽默风趣的语言,面对不同的教育对象,去解决问题,就能更加激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轻松愉快地学到更多,更扎实的知识。教学幽默实际上是一种教学机智,是教师闲熟地驾驭教学的一种表现。

(五)教师教学语言的形式美

教师的劳动是创造性的劳动,教师的教学对象是活生生的人,而不是一成不变的东西,因此必须从教学对象出发因材施教。在教学中要善于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各种不同的课型,不断变换教学语言的表达方式,调整教学语言表达的深度;同时要依据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反应和学习情绪,随时调节教学语言的节奏。如学生有些疲劳,情绪低沉,无多大反应时,教师可有意加快语言速度,提高语调,以吸引学生注意,调整学习状态;适时变换句型(如疑问、感叹交替使用)。

(六)教师教学中适当利用肢体语言

电路基础概念抽象,原理复杂,有时同学们理解起来较困难,因此电路基础课堂难免枯燥乏味,学生注意力难以集中。由于肢体语言具有其形象生动的特点,所以在电路基础课的教学中适当地利用肢体语言,可帮助同学们加深理解,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让课堂变得轻松愉快,收到奇妙的效果。如:在讲授电路的短路状态时,学生不好理解。就把一个教具当作电源,然后两只手分别握住电源的两端,立刻全身抽畜,表现出被电死的状态。这时同学们哄堂大笑,注意力马上被吸引过来,对短路的概念和危害也有了进一步的了、理解,效果相当好。

总之,在《电路基础》的学中,教师恰当、适时地施展自己的语言才华,展现教学语言艺术的无穷魅力,有利于学生保持持久的注意力,并不断地巩固增强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有利于学生形象思维的发展,有利于培养学生创造美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张学敏.课堂教学技能[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2.

电路基础教学范文第2篇

关键词:实训教学模式;实习工厂;应用能力

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特点是培养训练学生的高等职业技能,为社会和企业生产建设服务提供合格的应用型技能人才。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在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学生有了扎实的理论基础,才能逐步提高理论水平、学习新技术、新科技。《电路基础》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基础课,它是学好电工、电子、自动控制、计算机等专业的基础课。

一、把课堂教学搬进实习工厂,使学生容易接受理论知识

如,学习“三相异步电动机”这一节时,把三相电动机理论教学内容放到实习工厂里对照实物进行讲解,让学生边听理论边识别部件,并用仪器仪表测量,使学生很容易接受理论知识,巩固了常用仪器仪表的使用方法。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将各种能力的培养贯穿于教学中,在教学中老师提出问题,学生分组讨论、解决问题,有计划地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具体可以分两步:

1.首先熟悉三相异步电动机的结构

向学生演示电动机各部件并提出问题。

电动机由定子和转子两个基本部分组成,定子与转子之间有空隙。此外还有端盖、轴承、接线盒、铭牌等其他附件。

(1)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定子由哪几部分组成?

老师解释:机座作用是固定铁心和定子绕组,通常用铸铁、铸钢或钢板制成,固定前后两个端盖支承转子轴,有的外表面铸有散热筋,以增加散热面积。

(2)转子是异步电动机的旋转部分,由哪几部分组成?

电动机是利用电磁感应原理,把电能转换为机械能,输出机械转矩的原动机。

通过逐步拆解电动机各部件,讲解各个部件工作原理,通过实物与多媒体演示可以得出结论:当空间彼此相差120°的三个相同的线圈通入对称三相交流电时,就能够产生与电流有相同角速度的旋转磁场;感应电流的导体在磁场中受力,使转子旋转起来。

2.通过实际操作得出结论

要使旋转磁场反转,只要改变电源的相序,即只要把接到三相绕组始端上的任意两根电源线对调,就可以实现旋转磁场的反转,也就改变异步电动机的转向。

二、设计合理的实训模式,逐步提高学生实际应用能力

在实习工厂的教学中,教师针对教学计划提出不同的实训任务(电动机的实际计算与设计、旧电动机的拆装与维修、制作电动机绕组等),学生要自己去查阅资料、完成设计方案、实施步骤,这个教学过程就是学生不断学习的过程。

1.认识电动机型号及熟练常用计算方法

如,电动机铭牌上“Y132M-4”含义:三相异步电动机、机座中心高132 mm、机座长度代号(S表示短机座,M表示中机座,L表示长机座)、磁极数。输出功率P2=7.5 kW,输入功率P1=3-2U1I1cosφ=3-2×380×15.4×0.85≈8.6 kW;效率η=■×100%≈87%。

2.三相异步电动机的拆装

电动机因故障或维护保养等需要拆卸和安装,如果拆装不当,就会损坏电动机零部件或绕组,因而必须按一定步骤和要求进行。

电动机拆卸步骤及要求:(1)拆卸皮带轮。将皮带轮上的紧固螺钉松脱,用拉具拉出皮带轮。如拉时没有松动感,则需要在紧固螺钉孔内加入油;如仍拉不出,可用煤油灯或酒精灯在皮带轮轴套外圆周围加热后再拉。(2)拆卸轴承盖及转子。拆除前轴承盖、风罩及后端盖螺栓、螺钉,然后用木槌向后端盖方向敲轴伸端,使后端盖与机座离缝,再用手或平衡吊将转子带着后端盖一起抽出。(3)拆除前端盖。绕线式转子在拆卸前,先提起或拆除电刷、电刷架和引接线,然后拆除前端盖。

3.三相异步电动机的试验

经维修而重新装配的电机必须进行一定的检查和试验:检查引接线标志是否正确,接线头联接是否牢固;绝缘电阻测定;绕组应能承受相对相、相对地的耐压试验;空载试验;测量空载电流;匝间绝缘介电强度试验。

通过完成不同的实训任务,可以充分发挥学生自己的想象力。在每个任务的设计中都能融入自己的观点,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很适合岗位培训和创业教育;能够充分发挥实训教学模式的优势,使教学更加贴近企业岗位的需求,对培养合格的专业技能人才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三、充分利用电子软件,全面提高学生专业技能

可将MATLAB语言、MultiSIM9.0等电子软件用于电路教学中,一方面可节省大量数学计算的时间,将时间更多地用于掌握基本概念和定理上;另一方面,数据结果的可视化也给予学生最直观的理解和启迪,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重视实训教学,把课堂教学搬进实习工厂中进行,并不意味着理论教学就可以放松了,相反更要督促学生掌握基础理论知识。通过设计不同实训教学模式,教师不仅要指导学生掌握专业理论知识、实际操作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要学习职业岗位的基本技能,以适应职业岗位的要求,同时还要了解市场,为自主创业做好充分准备。

参考文献:

[1]杨元挺,唐果南.电子技术技能训练.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07.

[2]王俊鹍.电路基础.人民邮电出版社,2005-08.

电路基础教学范文第3篇

关键词:《电路基础》课程;仿真软件;反馈;放大电路;多媒体优缺点

《电路基础》课程是我校网络技术专业学生必修的专业课程,也是本专业学生参加高职考试的考试科目。无论学生将来选择就业还是升学,《电路基础》作为理论基础课程,在思维与理论基础上都对学生的未来具有很强的指导性。所以我校很重视《电路基础》教学。学习《电路基础》需要有一定的数学和物理基础,由于本门课程是理论基础课,比较抽象难懂,而中职学生基础相对较差,实际教学中存在很大难度。改进教学方法,总结直观规律,最终达到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就显得尤为重要。

我校的电气化教学多媒体教学程度高,但《电路基础》就像高中的数学课,不得不较多沿袭传统教学方法,因为图片的直观打入视线并不能很好的锻炼思维,学生也不容易跟着老师的思路走,可是传统的教学方式又容易让学生感到乏味而失去兴趣,所以要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总结出教材上没有写出的规律,或者将已有的规律换种表达方式,没有实验可以采用仿真教学系统与理论相结合,才能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仿真软件让抽象变直观

例如,三极管放大电路的教学,学生对放大原理理解不好,做出的实验就会有问题,学生不懂各路电阻对三极管放大状态的控制,那么教师就可以在仿真软件上做调整指导:调整基极电阻R1的大小可以改变放大倍数减小R1阻值增加基极电流可以增加集电极电流,(Rb对基级起限流作用。)同时减小集电极电阻R2、增加负载电阻R3能够增加一些电压放大倍数。选择三极管的β值高一些,可以提高放大倍数。加大输入信号,可以提高输出信号。提高电源电压也可以使输出量增加。高速发展的信息时代,电子产品的更新速度飞快,那么数字电路的设计无论从成本上还是速度上更是依赖于仿真软件的应用,所以从模拟到数字电路的教学都应该重视仿真软件。

二、学生分组讨论总结规律,印象深刻。

对于初中物理基础基本为零的中职生来说很多教材上已经总结的规律仍然不容易理解,所以,通过分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观察例题和习题判断结果的规律,从新总结出方法和规律,直观易掌握,教师再加以指导和订正,学生会在自身参与中学会规律,印象深刻。

例如反馈类型的判断。学生先习得教材的表述,再把老师给的例题和大量习题答案拿来观察,发现相同点,小组成员讨论,然后得出如下规律:

判断电压、电流反馈看输出,信号反馈端和信号输出端如果在同一电极的就是电压反馈,不在同一电极就是电流反馈。判断串联、并联反馈看输入,反馈加入端和信号输入端如果在同一电极的就是并联反馈,不在同一电极就是串联反馈。正反馈、负反馈用瞬时极性法。对于电压电流,串联并联反馈的判断,这个方法更直观,学生们更容易习得,对于中职的学生来说认识和利用知识更重要,因为他们以后更多在操作层面工作,如果没有这样直观的规律总结,恐怕会把更多的学生拒之理论的门外。这属于对已有规律的“升级”。

三、深挖教材,才能总结出更多规律,既能便于学生记忆,更加深理解。

在三种不同接法的放大电路的教学中,需要熟记每种电路的输入级和输出级共射极电路的公共极是发射极,输入极是基极与发射级,输出极是集电极和l射极;共基电路的公共极是基极,输入极是基极与发射级,输出极是集电极和基极极;共集电极电路的公共极是集电极,输入极是基极与集电极,输出极是集电极和发射极;学生容易记混,可以总结出如下基本规律(便于记忆):输入极总有基极;输出极总有集电极。共什么电路其输入极和输出极总有那个公共极!或者更简单的“b不出c不入”最是简单明了。

四、既要利用好多媒体教学的优势,更不能全面依赖它。

现在我们通常所说的多媒体教学是特指运用多媒体计算机并借助于预先制作的多媒体教学软件来开展的教学活动过程。

运用多媒体教学,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教学效率,可以使教学突出重点、淡化难点,提高教学质量,可以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信息技术素养,可以提高学生自主探究的水平和学习的成功感。这些优点足以让人们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基本代替了传统教学手段。这一学科也有些图片可以通过多媒体的演示。

但是,电路课更应该重视多媒体带来的问题和弊端。而众多弊端中,刨除教师水平不够致使课件不适合课堂教学,最大的问题是:过分的依赖多媒体教学,轻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部分教师没有理解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内涵,认为只要使用了现代教学设备,就是进行了多媒体教学。因而在教学中没有注意把媒体与教学内容充分整合,过分依赖媒体技术,不重视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主导作用,课堂教学中教师只是课件的放映员,学生成为缺乏活力的观众。这样就难以发挥多媒体的巨大功能。

多媒体教学应遵循“辅助”性原则,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不能让学生被动的接受教师和多媒体设备提供的教学信息。因此,应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多媒体教学过程。教师的讲解和启发不能仅用多媒体设备的播放来代替;不能只强调教学容量而忽视学生的学习、思维规律;不能简单的用电脑的“人机交互”代替沟通师生情感交流的“人际对话”。应遵循“以学为中心”的设计原则,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能够自主的选择学习内容、确定学习顺序,形成知识,发展思维,培养能力。

说到底教育必须有血有肉,课堂才能充满热情和生命。实际教学中,必须随时调整讲解思路和语言,接受学生反馈信息才能更好的因材施教,对于《电路基础》课多媒体只能作为辅助手段,甚至是比仿真系统更次要的手段。多利用粉笔和黑板,还要重视教师的眼神、语言、手势等身体语言的作用,让学生参与进来,使其成为学习的主体。

电路基础教学范文第4篇

【关键词】高职院校;电路基础;教学

《电路基础》是我国高职教育中电气自动化技术已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的行业同行课程之一,是电专业的基础性课程,掌握好这门课程的知识对于该专业的深入学习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电路基础》教学的培养目标

(一)理论知识上的目标

我国高职院校进行《电路基础》教育是具有一定针对性和目的性的,具备明确的培养目标。这种目标又分为三个层次,从理论知识层面上来看,主要是为了使学生们掌握电压、电流以及功率等电量的测量方法;可以对交直流电路的知识加以理解,并能够独立使用KCL、KVL以及戴维南定理等相关方法进行交直流电路的分析;并了解变压器的基本参数和测量原理,学会一些变压器维修的基本内容。

(二)职业技能上的目标

职业技能上的目标则主要可以分为职业专门技能目标和职业关键技能目标两种。在职业专门技能目标上重视学生们对万能表和电压表等实际工具的使用,以及可以测试一般的交直流电路并可以安装车间照明线路等技术性手段。要求学生们可以在实际应用中发现问题并能够解决问题。而职业关键技能则是指学生们要具有收集、整理相关资料,在常规的电气线路上可以提出合理建议和方案,并能完成自己的任务,对自身的完成情况予以评价分析的能力。

(三)综合素质上的目标

综合素质上的目标则是除了相关理论知识和技能知识学习之外的教育和辅导,要在《电路基础》教育的同时培养学生们的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促使学生们形成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等多种综合性素质,让学生们拥有科学的人生追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转变教学观念,注重对学生们实际能力的培养

(一)坚持以学生为中心

高职院校中的《电路基础》教育将对相关专业的学生培养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在相关技能的基础上和知识理论上都将为学生们提供重要的基础教育。因此,高职院校一定要做好相关的教育工作,保证教学的效率和质量。在进行《电路基础》教学时要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要认清社会发展的形势,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电路基础》课程注重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教师要采用适当的教学手段,为学生们创造一个适宜的学习氛围,吸引学生们积极主动地学习。同时,还要注重对学生们潜能的挖掘,最大限度的提升学生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要以实际应用为依准

与此同时,《电路基础》教育一定要将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要与维修电工和国家要求的职业技能融合起来。高职院校对于该类专业的学生教育时,不应仅仅注重学生们技能证书的获得,更要关注学生在每一个课程项目以及每一个细节性知识上的学习。通过设置相应的课程项目来检测学生们是否能够掌握相应的实践技能,来促使学生们可以获得维修电工的职业水平和能力。

(三)更新落后的教学理念

此外,相关的教师还要积极转变自身的教学观念,突破落后的学科体系教学框架,融入任务驱动和离实一体化的项目科程理念。可以将相关的知识内容分解成各个学习任务模块的形式,并改进教学手段,创建一个适合学生们学习《电路基础》的学习情境,使学生们可以做到理论知识与实际技能的结合。在此过程中,老师要扮演好学生的开导者、学生的指路人的角色,帮助学生们形成相应的职业习惯和操守。

三、改进课程教学模式,加强实例教学的引入

(一)明确学生的培养目标,通过技能实例来加强学生的学习

同时为了发挥《电路基础》课程教学的作用,还要积极改进课程教学模式,在进行教学时注重对实例的引入。通常情况下,本课程的教学和学习都将以工程实例为主,要以构建主义理论和多元智能理论为基础并以工作过程为中心,采用任务驱动的理实一体化教学。在此过程中,一定要明确学生的培养目标,通过技能实例来加强学生们的学习和掌握。

(二)采用模块化的课程框架

《电路基础》课程的内容比较繁多,为此可以采用模块化的课程框架来进行先关教学任务的完成。这种方法下,可以将课程全部集中在一体化教室进行,将知识内容划分为若干模块,并在模块下在具体细化为若干部分。教师要以这些具体步骤为主要立足点,通过学生们完成各个细节任务的过程来渗透相应的知识,往往在进行完所有的任务后,学生们也就掌握了相应的学习内容。

(三)将职业技能与相关的素质教育渗透到教学当中

与此同时,教师还要在进行《电路基础》教学时将职业技能与相关的素质教育渗透进去。教师可以通过布置相应的任务使学生们去收集相应的资料,由师生共同分析决策,再经由设计方案、学生们具体去实施并检查成效进行自我评估。在此过程中可以使学生们将理论与实际向连接起来,掌握好实际的能力,并通过这一些列活动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

(四)提升学生们对于《电路基础》的学习热情《电路基础》是我国高职教育中电气自动化技术已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的行业同行课程之一,是电专业的基础性课程,掌握好这门课程的知识对于该专业的深入学习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电路基础》教学的培养目标

(一)理论知识上的目标

我国高职院校进行《电路基础》教育是具有一定针对性和目的性的,具备明确的培养目标。这种目标又分为三个层次,从理论知识层面上来看,主要是为了使学生们掌握电压、电流以及功率等电量的测量方法;可以对交直流电路的知识加以理解,并能够独立使用KCL、KVL以及戴维南定理等相关方法进行交直流电路的分析;并了解变压器的基本参数和测量原理,学会一些变压器维修的基本内容。

(二)职业技能上的目标

职业技能上的目标则主要可以分为职业专门技能目标和职业关键技能目标两种。在职业专门技能目标上重视学生们对万能表和电压表等实际工具的使用,以及可以测试一般的交直流电路并可以安装车间照明线路等技术性手段。要求学生们可以在实际应用中发现问题并能够解决问题。而职业关键技能则是指学生们要具有收集、整理相关资料,在常规的电气线路上可以提出合理建议和方案,并能完成自己的任务,对自身的完成情况予以评价分析的能力。

(三)综合素质上的目标

综合素质上的目标则是除了相关理论知识和技能知识学习之外的教育和辅导,要在《电路基础》教育的同时培养学生们的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促使学生们形成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等多种综合性素质,让学生们拥有科学的人生追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转变教学观念,注重对学生们实际能力的培养

(一)坚持以学生为中心

高职院校中的《电路基础》教育将对相关专业的学生培养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在相关技能的基础上和知识理论上都将为学生们提供重要的基础教育。因此,高职院校一定要做好相关的教育工作,保证教学的效率和质量。在进行《电路基础》教学时要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要认清社会发展的形势,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电路基础》课程注重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教师要采用适当的教学手段,为学生们创造一个适宜的学习氛围,吸引学生们积极主动地学习。同时,还要注重对学生们潜能的挖掘,最大限度的提升学生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要以实际应用为依准

与此同时,《电路基础》教育一定要将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要与维修电工和国家要求的职业技能融合起来。高职院校对于该类专业的学生教育时,不应仅仅注重学生们技能证书的获得,更要关注学生在每一个课程项目以及每一个细节性知识上的学习。通过设置相应的课程项目来检测学生们是否能够掌握相应的实践技能,来促使学生们可以获得维修电工的职业水平和能力。

(三)更新落后的教学理念

此外,相关的教师还要积极转变自身的教学观念,突破落后的学科体系教学框架,融入任务驱动和离实一体化的项目科程理念。可以将相关的知识内容分解成各个学习任务模块的形式,并改进教学手段,创建一个适合学生们学习《电路基础》的学习情境,使学生们可以做到理论知识与实际技能的结合。在此过程中,老师要扮演好学生的开导者、学生的指路人的角色,帮助学生们形成相应的职业习惯和操守。

三、改进课程教学模式,加强实例教学的引入

(一)明确学生的培养目标,通过技能实例来加强学生的学习

同时为了发挥《电路基础》课程教学的作用,还要积极改进课程教学模式,在进行教学时注重对实例的引入。通常情况下,本课程的教学和学习都将以工程实例为主,要以构建主义理论和多元智能理论为基础并以工作过程为中心,采用任务驱动的理实一体化教学。在此过程中,一定要明确学生的培养目标,通过技能实例来加强学生们的学习和掌握。

(二)采用模块化的课程框架

《电路基础》课程的内容比较繁多,为此可以采用模块化的课程框架来进行先关教学任务的完成。这种方法下,可以将课程全部集中在一体化教室进行,将知识内容划分为若干模块,并在模块下在具体细化为若干部分。教师要以这些具体步骤为主要立足点,通过学生们完成各个细节任务的过程来渗透相应的知识,往往在进行完所有的任务后,学生们也就掌握了相应的学习内容。

(三)将职业技能与相关的素质教育渗透到教学当中

与此同时,教师还要在进行《电路基础》教学时将职业技能与相关的素质教育渗透进去。教师可以通过布置相应的任务使学生们去收集相应的资料,由师生共同分析决策,再经由设计方案、学生们具体去实施并检查成效进行自我评估。在此过程中可以使学生们将理论与实际向连接起来,掌握好实际的能力,并通过这一些列活动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

(四)提升学生们对于《电路基础》的学习热情

最后,为了使学生们可以更好的去学习《电路基础》,教师还要努力提升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们对于这门课程具备了兴趣才能使学生们以更高效率的状态去进行学习。在此过程中,教师要更关注学生的自我发展,要激发学生们的潜在学习动力,在提升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也提升自身的教学质量和效率。

《电路基础》是电力方面的基础性知识,相关专业的学生一定要扎实掌握。并且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注重学生们实践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根据社会的发展变化,来对相关的教学课程予以调整。今后的教育应更体现在学生的全面发展上,教师应坚持以学生为主体,跟上时展的脚步,积极转变自身的教育观念。高职院校要注重该课程方面的教育,培养出为社会所需要的人才。

参考文献:

[1]王玉,高心,徐利梅,曹继列,邵仕泉,刘兴文. 民族院校电机学课堂教学的改革与探讨[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S1)

[2]陈爱群,吴秋平. 浅析在高职《电路基础》课程中运用“现象导向教学法”的意义[J]. 教育教学论坛. 2011(04)

最后,为了使学生们可以更好的去学习《电路基础》,教师还要努力提升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们对于这门课程具备了兴趣才能使学生们以更高效率的状态去进行学习。在此过程中,教师要更关注学生的自我发展,要激发学生们的潜在学习动力,在提升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也提升自身的教学质量和效率。

《电路基础》是电力方面的基础性知识,相关专业的学生一定要扎实掌握。并且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注重学生们实践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根据社会的发展变化,来对相关的教学课程予以调整。今后的教育应更体现在学生的全面发展上,教师应坚持以学生为主体,跟上时展的脚步,积极转变自身的教育观念。高职院校要注重该课程方面的教育,培养出为社会所需要的人才。

参考文献:

[1]王玉,高心,徐利梅,曹继列,邵仕泉,刘兴文. 民族院校电机学课堂教学的改革与探讨[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S1)

电路基础教学范文第5篇

关键词:教学设计;方法和手段;教学实践

电路基础是电类专业基础课程,是学习电类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地基。根据高职高专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课程应定位于理论够用,实践为主,为培养职业能力服务。而电路基础的历史沿革却是理论计算较多,实践环节多为验证性实验,学生掌握听力,所学和应用脱节。电路基础课程应该如何改革,才能满足夯实基础,提升技能的需要,是从事本课程教学的教师所关注、重视,并认真探讨和实践的问题。根据我在教学中的实践,总结了以下几方面的体会。

1、研究专业岗位群,根据职业需求进行整体教学设计和单元教学设计。

电类各专业都开设电路基础课程,但各专业对应的岗位群不同,所需技能不同,教学内容就要各有侧重,根据岗位要求完成整体教学设计和单元教学设计。整体教学设计要确定本课程要为什么岗位培养哪些技能,以什么教学情境来完成知识目标的传授和技能目标的训练,各学习情境之间如何进行衔接。学习情境以实践为主,理论知识作支撑,使学生融会贯通。再按整体设计来进行单元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不能笼统,一定要量化,考核时有依据,教学时有的放矢。单元设计要把教学过程体现出来,各个教学环节采用什么教学方法、通过什么教学手段来完成都要详细策划。

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必须考虑如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得到最好的教学效果。首先要做的就是教学设计。我认为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保证基础。虽然电路基础理论已发展到相应的高度,内容也很丰富,但作为电类基础课程,我认为仍应确保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分析方法的学习,以基础知识为重点,以通俗简明的方法,指导学生顺利入门,才有可能进一步深造。“易则易知,简则易从”。

二是加强职业素养教育,培养科学严谨工作态度和创新意识。在实践技能的训练中把企业文化、职业素养整合进教学设计,适当扩展相关知识和最新科学动态,作为“扩展和思考”的内容,以开阔袖野,打开思路。这些内容不属于基本要求,但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维能力的培养是有益的。

三是注重应用。电路理论源于实践。我在讲述基本理论的同时,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在案例和习题的设计中,安排大量工程实用的电路问题,学生将理论和实际联系起来学习,兴趣浓厚,掌握起来容易且扎实。

2、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采用多种教学模式相结合,引导学生爱学、会学、学会。

在教学中,逐步建设课程的教学资源库,如多媒体课件、制作案例、工程实践、学习指南、校企合作开发教材、网络课程等,丰富教学手段,方便学生自学,有助于课程改革的长期发展。教师运用比较、类推、启发、实例等方法讲清讲透基本概念、基本技能以及它们的作用、联系、学习方法、记忆和运用的规律;同时进行有指导的学生自学、课堂指导、常见错误辩析等;运用计算机分析软件同步观测实验现象,加深理解。加强考核和互评,检查了解学生掌握情况,纠正误区,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学会总结规律,教师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随时调整教学方法,这样的师生互动,能够使学生成为教学活动中的主体,从而自主学习。

3、提高实践教学质量和水平。

电路实验是电路基础课程的一个重要教学环节,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培养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的重要教学手段。

为了使实验取得良好的效果。一定要做好实验的三步骤:

一实验预习。包括实验原理的预习、实验内容的设计、实验结果的估算等;

二实验操作。其间教师要严把几个原则:学生有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操作时科学、严谨、安全;学生实践操作中的误区纠正和指导。

三实验总结。包括实验结果的分析、实验内容设计的合理性、可实施性总结;实验结果成功或者失败的原因;动手实践后的心得体会。

综上所述,电路基础课程的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必须通过教师的不断探索和钻研,结合多种教育、教学手段和方法,才能达到教学目的。培养出适应时展需要的高技能人才。(作者单位:吉林省四平职业大学)

参考文献:

[1]戴仕宏.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改革[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电路基础教学范文第6篇

关键词 微课 电路基础 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s.2016.11.061

Abstract As a new type of teaching method, the micro-lectures are the focus of teaching model reform and information resources construc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For both teachers and students, it is a new attempt to introduce the micro-lectures into the course of circuits fundamental. Therefore, how to choose the teaching contents and how to design the teaching plans which can embody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ourse of circuits fundamental are the major factors that determine whether the micro-lectures are success or not. In this paper, we first analyze the choice of teaching contents, and then take three different instructional designs for example to discuss the design ideas of teaching plan in the course of circuits fundamental.

Keywords micro-lecture; circuits fundamental; instructional design

0 引言

微课是指按照课程标准及教学实践要求,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内外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简短、完整的教学活动,具有目标明确、针对性强和教学时间短的特点。①微课作为依托于互联网和移动终端设备的课堂形式,可以使学生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来选择相关内容进行学习,并且可以拓宽知识传播的覆盖面,使更多的人从中受益。②如今,微课已经成为高校教学模式改革和信息化资源建设的重点,很多高校教师都在对微课进行研究,希望通过微课平台来促进教学设计的创新和知识的传播。然而,目前还是相对缺乏将微课应用于理论实验性较强的工科课程的研究,例如关于“电路基础”微课的研究开展的较少。③“电路基础”课程作为电气、电子信息类专业的一门重要技术基础课,具有理论实验性强、分析方法灵活、电路模型种类多、数学要求高等特点,这对于刚进入专业基础课学习的学生来说具有一定的难度,容易使其产生厌学、畏难情绪。④而采用微课的教学方式可以加强学习的趣味性、娱乐性,让学生在一种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完成整个学习过程。本文结合笔者参加首届卓越大学联盟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大赛的经验,对微课教学内容的选择进行了分析,并以三种不同的微课教学设计为例,探讨“电路基础”课程微课教学方案的设计思路。

1 “电路基础”课程微课教学内容的选择

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一个好的选题,可以更加吸引学生,唤起学生的求知欲。因此,如何选择“电路基础”课程微课教学内容是首先需要认真思考分析的问题,其在一定程度上是决定微课能否成功的主要因素。笔者认为在进行微课教学内容选择时,应符合学生学习的需要,即要有一定的针对性,以实际教学中学生存在的问题为出发点,去选取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内容,同时应将理论知识和日常生活紧密结合起来,这样不但能解决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重点、难点和疑点问题,也能使学生产生深刻的印象。例如,线性电路分析基本方法中的网孔法和节点法、等效电源定理、正弦量的相量表示、正弦稳态路的功率等教学内容往往是学生学习中的难点;最大功率传输定理、三相电路的功率测量、串并联谐振电路等教学内容均为实际生活中经常遇到的问题。将这些教学内容制作成微课,不但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相关难点知识,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给学生以更广阔的思路,增加学习乐趣。

2 “电路基础”课程微课教学设计与实践

为了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教学设计至关重要。教学设计应丰富新颖、深入浅出,注重启发式教学方法,能够达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思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和批判性思维能力的目的,这就要求在微课教学设计中一定要体现出创新性。下面分别以最大功率传输定理、正弦稳态电路中无源单口网络的功率和正弦量的相量表示三个教学设计为例,对“电路基础”课程微课教学设计进行探讨。

2.1 最大功率传输定理

最大功率传输定理是“电路基础”课程的一个重要知识点。教学设计将采用引导启发、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通过公式推导、仿真验证、例题讲解等多种教学手段,培养学生通过实验现象归纳事物本质、将感性认知提升为理论知识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电路的兴趣。采用软件仿真的方式是学生非常感兴趣的,值得在本课程的其他内容中推广。讲授过程分为以下几个环节。

2.1.1 最大功率传输定理的引出

首先通过一段背景音乐开启教学之门,很自然地引出最大功率传输情况的工程背景之一:音箱与功放电路之间的阻抗匹配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生活中的各种音箱、手机所用的高保真耳机,它们能够忠实还原音乐的原理是什么呢?是因为它们能够与前一级的功放电路很好的匹配,而这种匹配问题就是最大功率传输问题。然后通过图1所示的电路分析最大功率传输的存在性。由图1可以计算出负载电阻上吸收的功率为

显然,当=0 负载电阻时,其吸收的功率=0W;当负载电阻的阻值增大时,负载电阻吸收正的功率;当负载电阻的阻值逐渐变到无穷大时,负载相当于开路,此时i=0A,负载电阻吸收的功率=0W。也就是说,随着负载电阻的阻值由0 逐步增大到无穷大时,负载电阻吸收的功率经历了一个由0W先逐渐变大再逐渐变小的过程,所以这之间一定有一个最大值存在,也就是一定有最大功率传输的情况发生。最后利用Multisim软件仿真验证最大功率传输的存在性,假设电压源电压为uS=2V,电压源内阻RS=5 ,Multisim电路模型和负载电阻功率曲线分别如图2(a)和图2(b)所示。进而提出更深层次的两个问题:负载电阻为多大的时候,它能从电源获得最大功率;这个最大功率又是多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启发他们思考。

2.1.2 最大功率传输定理的基本内容

此部分教学设计首先对最大功率传输定理进行理论推导,并且与第一部分最后所提的两个问题呼应。对式(1)求一阶导数,可得当=时,负载电阻可以获得最大功率,且

然后将理论推导的结论与Multisim软件仿真结果进行比较,以验证理论的正确性。当uS=2v,RS=5 时,由式(2)可得负载电阻RL=5 时,可获得最大功率为PLmax=0.2W,这与图2(b)的仿真结果相吻合。利用实验归纳出新知识点,使本来抽象的知识变得简单、直观、形象,让学生通过实验现象归纳事物本质,将感性认知提升为理论知识,为学习理解最大功率传输定理做好铺垫。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将理论推导的结论利用戴维南定理推广至一般线性有源电路的最大功率传输问题,得到最大功率传输定理。最后对传输效率的概念及计算公式进行讲解。

2.1.3 例题讲解

此部分内容采用承上启下的方式,通过例题讲解巩固最大功率传输定理的应用及传输效率的计算。例题讲解中采用启发式、讨论式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参与的主动性,培养其独立分析电路问题的能力。

2.2 正弦稳态电路中无源单口网络的功率

正弦稳态电路中无源单口网络的功率是“电路基础”课程的一个重点和难点,特别是无功功率、视在功率的概念对于很多学生来说比较难以理解。针对这一情况,教学设计通过汽车加油这种学生很容易理解的生活实例来类比电路中比较难以理解的概念,这种形象生动的方式可以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到轻松愉快,并且能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值得在本课程的其他内容中推广。讲授过程分为以下几个环节。

2.2.1 正弦稳态电路的功率问题

首先提及学生们都很熟悉的恒压恒流电路,进而提出正弦稳态电路的功率问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启发他们思考。然后根据图3所示的电路模型,推导出正弦稳态电路中无源单口网络的瞬时功率表达式。设无源单口网络的端口电压u(t)=Ucos( t+ u),端口电流i(t)=Icos( t+ i),则无源单口网络的瞬时功率为

式(3)中, = u i。在此基础上,给出电阻、电感和电容的瞬时功率表达式和波形图。通过分析电阻、电感和电容的功率波形特点,如图4所示,提出新的更深层次的两个问题:如何理解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这两个概念;如何定量衡量正弦稳态电路的功率。

2.2.2 通过汽车加油的生活实例来类比有功功率、无功功率和视在功率

如果直接通过推导有功功率、无功功率和视在功率的表达式来引出有功功率、无功功率和视在功率这三个概念,学生会感到很枯燥,也无法真正理解这三个概念到底是什么含义。所以此部分教学设计通过汽车加油的生活实例,来类比电路中的相关概念,这种类比的方式形象生动,容易为学生接受和产生深刻印象。首先提出汽车应该去哪里加油的问题。然后通过一个动画,生动形象地演示了石油从开采到运输,再到加油站的整个过程,并给出汽车加油过程与电路概念的详细对应关系:油田相当于电路当中的电源,石油相当于功率,公路相当于导线,汽车相当于电阻(因为电阻是专门消耗功率的,而汽车是专门消耗石油的),加油站相当于电路当中的电感和电容(加油站自己没有消耗石油,但仍很重要,其作用是石油的中转站。同样,电感和电容在一个周期内发出功率等于吸收功率,表面看没有起作用,但实际上起到吞吐或中转功率的作用)。最后通过类比来引出有功功率、无功功率和视在功率的概念。对于汽车来说,一个月可能要加很多次油,为了体现汽车消耗石油的能力,也就是电阻消耗功率的能力,就需要引入有功功率的概念;对于加油站来说,一般也不可能只采购和销售一桶石油,为了体现加油站中转石油的能力,也就是电感电容吞吐功率的能力,就需要引入无功功率的概念;对于油田来说,为了体现它给加油站供给石油的能力,也就是电源提供总功率的能力,还需要引入视在功率的概念。

2.2.3 有功功率、无功功率和视在功率的定义及表达式

此部分内容采用承上启下的方式,紧接前面关于汽车加油的类比,在推导得出的正弦稳态电路无源单口网络瞬时功率表达式的基础上,给出有功功率、无功功率和视在功率的定义、表达式、单位及物理意义,并且与第一部分所提的第二个问题呼应。最后,说明了有功功率、无功功率和视在功率三者之间的关系,即功率三角形。

2.3 正弦量的相量表示

正弦量的相量表示是“路基础”课程的重点和难点之一,其教学内容相对来说比较枯燥、乏味。针对这一情况,教学设计通过对相量表示法的由来和提出该方法的科学家进行简单介绍,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说是一举两得,值得在本课程的其他内容中推广。讲授过程分为以下几个环节。

2.3.1 为什么要将正弦量用相量表示出来

首先提及在正弦稳态电路分析中,根据KCL、KVL定律以及支路约束关系,经常会涉及到同频率正弦量的加减运算、乘除运算等。然后以正弦量的加法运算为例,通过公式推导、波形展示的方式说明直接使用三角函数公式或者波形图逐点相加,计算过程都十分繁琐。此处可以很自然地表明使用相量表示正弦量的主要的目的就是简化计算。在此基础上,给学生提出一个更深层次的问题:如何想到把一个正弦量用相量表示出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启发他们思考。最后通过引例分析得出两个同频率正弦量之和依然是一个正弦量并且频率没有发生变化的结论,即只需要确定它的有效值和初相位即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启发学生思考,在以前学过的知识当中有没有哪一个工具可以既用来表示一个大小又用来表示一个角度,从而引出复数这个概念。

2.3.2 如何将正弦量用相量表示

如果直接推导如何将正弦量用复数表示,学生会感到很枯燥,授课效果也不显著。所以此部分教学设计首先通过动画的方式简单介绍相量法创始人斯泰因-梅茨和其著名的“一线万金”的故事,来强调变换的思路,使学生产生深刻印象。然后采用承上启下的方式,紧接前面复数概念的提出,通过复指数函数的构造(如式(4)所示)和改写(如式(5)所示),给出正弦量的相量表示――复常数,其中相量的模代表正弦量的有效值,相量的幅角代表正弦量的初相位。

此处,进一步给学生提出问题:所构造的复指数函数包含了正弦量的全部三要素,为什么复常数或相量只包含了有效值和初相位,却忽略掉了角频率。从而引出线性时不变电路的一个基本概念:如果全部激励都是同一频率的正弦量,则电路中的全部稳态响应也都是同一频率的正弦量,即所求稳态响应的频率为已知量,不必在考虑,只需要把正弦响应的有效值和初相位求出,则响应正弦量便完全确定,这也与第一部分内容中引例的结论相呼应。最后对学生经常混淆的一个概念予以说明:正弦量是关于时间的函数,而相量是一个复常数,它们之间只是一个对应关系,彼此并不相等。

2.3.3 例题讲解

通过例题讲解强化知识点。采用两个例题练习正弦量瞬时值表达式和相量表示之间的相互转换。

3 结语

微课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而备受关注,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已经成为高校教学模式改革和信息化资源建设的重点。因此,将微课应用到“电路基础”课程的教学中是教学改革的发展趋势。本文结合笔者参加首届卓越大学联盟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大赛的经验,对微课教学内容的选择进行了分析,并以采用软件仿真、生活实例类比和名人介绍三种不同特色的微课教学设计为例,探讨“电路基础”课程微课教学方案的设计思路,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并为今后进一步完善“电路基础”课程微课体系建设奠定了基础。

注释

① 林莹,李昊,刘景夏等.电路基础课程微课教学设计探讨[J].北京:工业和信息化教育,2015(10):88-90.

② 吴婵.关于微课对优化高校教学效果的思考[J].武汉:科教导刊,2013(10):17-18.

③ 李杨.微课在《电路分析》教学中的研究与实践――以复杂直流电路的分析教学为例[J].西宁:西部素质教育,2015(6):91-91.

电路基础教学范文第7篇

关键词: Multisim 2001 电路仿真 电路基础 高职高专

电路基础课程是高职院系通信类专业基础课,由于学生基础较薄弱,抽象思维较欠缺,所以学生普遍感觉该课程太抽象,难以理解。鉴于此,笔者尝试将电路仿真软件――Multisim 2001引入课堂教学。multisim 2001软件是一种电子电路计算机仿真设计软件,适用于电子电路的设计及仿真。本文以电路分析课程中串联谐振电路的讲解为例说明如何通过模拟仿真辅助教学,使教学内容形象、直观。

启动Multisim 2001后,建立如图1所示的串联谐振仿真电路图。

图1 串联谐振电路仿真电路图

1.用交流分析法分析串联谐振电路的频率特性

启动软件菜单栏Simulate,Analyses,AC Analysis等选项,选择节点4为分析节点,点击“Simulate”按钮得到电路的频率特性曲线,如图2所示。

图2 串联电路频率特性曲线

图2中上面的曲线是幅频曲线,下面的曲线是相频曲线。移动数轴至曲线的峰值处,可以读得电路的谐振频率为5.0119kHz,同时从相频曲线上可以看到谐振时电路中的电流与电压的相位差为0,即电流、电压同相。串联电路谐振频率为f■≈■=■=5.035×10■=5.035Hz,忽略读数的误差,测量结果与理论计算结果基本一致。

2.品质因数Q对频率特性曲线的影响

品质因数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Q值越大,电路的选择性越强。L和C保持不变,改变电阻R=1Ω,观察电路的谐振特性曲线如图3所示。

图3 R=1Ω的频率特性曲线

比较图2、图3的波形,可以明显看出,Q值越高,曲线越尖锐,电路的选择性越好,通频带也越窄。

综上所述,Multisim电路仿真软件对电路基础教学是一种很好的辅助手段,它弥补了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培养和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同时提高了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钟化兰.Multisim在模拟电子技术设计性实验中应用的研究[J].华东交通大学学报,2005,22(4):88-89.

[2]聂典,丁伟.Muhisim 10计算机仿真在电子电路设计中的应用[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9.

[3]程勇.实例讲解Muhisim 10电路仿真[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0.

[4]朱采莲.Multisim电子电路仿真教程[M].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7.

电路基础教学范文第8篇

关键词: 电路基础网络课程教学设计 设计步骤 总体框架

一、引言

随着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现代网络教育出现并日趋普及,现代教学在观念、内容和手段上都发生了变化。学生在现代网络教育中的角色,已经不仅仅是学习过程中的“听众”,而应该成为学习过程的“参与者”。这一点在具有很强的实践性的电路课程学习中显得尤为重要。

二、电路基础网络课程教学设计总体框架

网络课程开发的关键是认真做好网络课程的教学设计。在电路基础网络课程中,学生首次接触到电路基本物理量、欧姆定律、电压源和电流源等专业概念,这些概念较为抽象,如果学生对这些概念的理解不够深入,将会对后续知识的学习造成困难。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中既有电路基础的基本理论、基本定律、基本概念,又有工程技术上的一些分析思想和方法,学生在学习这门课程时存在着一个逐步适应的过程。由于电学科迅速发展,该课程内容繁多,同时又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因此在本课程的教学设计中教师必须遵循最优原则。教学设计由学习需要分析、教学内容分析、学习目标确立、教学策略制定、教学媒体的选择、教学效果评价、反馈修改这七个步骤有机整合构成,如图1所示。

三、设计思路介绍

1.学习需要分析

学习需要是指学习者学习方面目前的状况与所期望达到的状况之间的差距,也就是学习者目前水平与期望学习达到的状况之间的差距。我院是高职高专类高校,在制订教学计划时把这门课程放到了一年级新生班,新生通过高中的知识储备,具备了一定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对于电路网络课程来讲,期望学生达到的状况是进一步深化学习,全面掌握电路基础知识,如电路的基本分析方法、几种典型电路和电路的暂态分析,然后在此基础上,熟练掌握电机与控制部分,最后了解电工的测量与供用电等实用技术。

2.教学内容分析

教学内容就是指为实现教学目标,学习者系统学习知识、技能和行为经验的综合。我们在网络课程中采用“双证融通”的教学模式,把教学内容与中级维修电工的国家职业技能(电路部分)要求相融通,便于学生在课程学习的同时取得相应的技能证书。本课程对照维修电工的典型工作环境来设计课程的每一个项目,通过每一个项目的学习,学生可以完成职业的一个典型的综合性任务;通过若干个相互关联的所有子项目的学习,使学生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理论到实际应用地循序渐进地学习,同时各个内容之间相对独立,方便学生任意选择学习内容。

3.学习目标确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使用常用电工仪器仪表对电气线路进行测量,对交直流电气线路进行分析,初步具备中级维修电工(电路部分)的职业技能,具备提出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步培养辩证思维和严格的科学作风,具有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具备一定的电气技术从业人员的职业素养,为后续的专业职业能力培养打下扎实基础。

4.教学策略制订

教学策略一般定义为对完成特定的教学目标而采用的教学活动的程度、方法、形式和媒体等因素的总体考虑。本课程的教学策略以工程实例为主,以工作过程为中心,采用任务驱动的理实一体化教学。所以我们应把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分几个项目模块,每个项目下设若干子项目。教师应以项目作为载体,在完成每一个实训环节的过程中帮助学生获取经验性知识,并渗透理论知识的讲授,在完成数个任务的基础上,再拓展相关技术理论知识,最后以技术理论知识指导各项目的完成。教师应通过资讯(教师布置工程项目任务、学生收集资料)决策(师生共同分析案例、讨论解决方案)计划(设计工作过程、确定工作步骤、拟定检查与评价标准)实施(学生完成工作任务、共同分析并解决问题)检查(工作完成后学生按照评价标准自检)评估(学生演示并介绍完成过程,教师检查并提出建议)等六个环节组织教学,拉近理论与应用的距离,注重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以利于拓展学生的创新思路。

5.教学媒体的选择

媒体是指信息在传递过程中,从信息源到受信者之间承载并传递信息的载体或工具。教学媒体是承载和传播教学信息的载体和工具。教学设计中决定教学媒体选择的因素有: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等,它们对选择什么样的教学媒体来传递学习经验具有重大影响,有些媒体激发学生的记忆,有些适合用来演示某种技能,有些适合理性经验,有些适合感性经验,学习者的感知、接受能力、知识状况、智力水平、认知风格、先前的经验、兴趣、爱好、年龄等,都对媒体的选择有一定影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选择与运用教学媒体考虑媒体与教学内容的统一性、媒体与教学方法的协调性、媒体与认知水平的相容性。本网络课程主要采用文本、图像和动画三类教学媒体,以文本为主要教学信息表达形式。

6.教学效果评价

教学设计效果评价主要采用过程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两种形式。过程性评价是在某项教学活动的过程中,为使活动效果更好而不断进行的评价,教师通过它能及时了解阶段教学的效果和学生学习的进展情况、存在问题等,以便及时反馈、及时调整和改进教学工作。

本课程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而且关注完成学习任务的全过程,注重过程评价。在教学组织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应共同对项目实施中的工作态度、协作精神、创新发挥、完成结果等进行成绩评定。教师对教学评价应做到过程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相结合,并更多地关注学生自身的发展,激发学生潜在的学习动力。在此设计中采用学习完电路基础网络课程后,安排过程性测验和总测验两种形式,以测试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情况。

7.反馈修改

反馈修改是教学设计过程中的重要内容,也是教学设计成果趋向完善的调控环节。通过反馈渠道,教师能及时了解阶段教学的效果和学生学习的进展情况、存在问题等,从而不断优化教学的内容和方法。

四、结语

一个良好的教学设计是网络课程成功开发的一半。本文详细介绍了电路基础网络课程的设计步骤:学习需要分析、教学内容分析、学习目标确立、教学策略制定、教学媒体的选择、教学效果评价和反馈修改,并对这七个步骤进行逐一分析与设计,然后把它们有机地整合在一起,确立电路基础网络课程的教学设计内容,为网络课程的制作提供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杨振坤等.电工电子网络课程的体系结构与实现技术[M].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2.

[2]历善亨.电工学教学多媒体课件的设计与应用[J].上海海运学院学报,2002.4.

[3]李晓文等.教学策略[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6.

[4]邝宗敏.试论高等职业教育课程创新[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3,(10).

电路基础教学范文第9篇

关键词:计算机电路基础;双语教学;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04-0099-02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及国际间交流的日益广泛,使各高校开始逐渐认识到双语教学的重要性,双语教学在各高校已如火如荼地展开[1,2]。《计算机电路基础》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技术基础课程,课程以电路分析为基础,需学习掌握基本数值运算、基本逻辑门、布尔代数及化简、组合逻辑、组合逻辑单元、可编程逻辑器件、时序电路、计数器等计算机电路相关知识。这是发展很快的学科,很多专业术语都是从英语翻译过来的,用英文原版教材可以掌握专业的英语词汇,专业的学习和英语的学习可以相互促进;而且可以及时跟踪学科的前沿动态,了解在西欧美国等发达国家的研究和发展。从2004年开始,我们开始尝试双语教学,并于2010年申请了枣庄学院双语教学课程建设项目资助。进行双语教学,在提高学生逻辑电路设计与分析能力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科技英语听、说、读、写、译的能力,培育学生综合运用理论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力求实现理论结合实际,学以致用的原则,为深入计算机专业后续硬件课程的学习及从事计算机硬件相关实际工作打下初步基础。项目组不断改进和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取得了一些成绩,下面就是我们在双语教学过程中的一些探索。

一、选用英文原版教材

近年来,我国引进了许多电子技术类的原版教材,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选材资源[3]。最初我们选用了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的《Digital Fundamentals》(Thomas L.Floyd著)作为教材,这是一本经典的英文原版教材,内容叙述详尽,习题丰富,重点强调了实际装置的使用,并且向学生们讲述了解决问题的经验,但是篇幅过长,由于学时的限制很难全部讲完,所以只能选取部分内容进行课堂教学。这样厚厚的一本教材只能讲授一部分,会让学生感觉课程没进行完整,所以项目组的老师们考虑换一本教材。近两年我们选用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的《The Essence of Digital Design(双语教学版)》(Barry Wilkinson著),这本教材在英文原版教材的基础上,加上了部分重要专业词汇的中文注释,有助于学生的阅读和理解,改变以往学生看到厚厚的英文教材而产生的畏难心理。经过两年的使用,我们认为加了注释的教材对于教和学都有好处,不但可以节约课堂时间,而且可以让学生可以轻松地进入专业知识的学习。

二、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有效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具有直观性和可视性,体现了学科发展的前沿动态和双语教学的特点,使学生在了解电路的专业知识的同时,提高学生计算机专业的英语水平。

1.课堂教学。针对管理的科学性与艺术性相结合的特点,深入研究和实施启发式、互动式以及案例式等教学方法[4]。课程首先要建立“与”、“或”、“非”的概念,即“与”就是要满足所有的条件;“或”就是只要满足其中任意一个条件;“非”就是反相。其次建立实际问题和数字电路的逻辑关系,由实际问题到电路就是设计,由电路到实际功能就是分析,用到的工具就是布尔代数,学好布尔代数就能应对数字电路的千变万化。对于这些基本理论和概念,与实例相结合进行讲解,让同学们建立起课程内容的基本框架,理解课程所处的地位和学习的方向。

2.实验教学。在教学中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为学生了解计算机硬件打下坚实的基础。理论教学的同时,配合相关的实践教学,实践教学包含硬件实验和软件实验教学,硬件实验主要是动手搭建简单的电路,深刻了解计算机电路原理。软件教学配有虚拟实验室教学软件,学生可以自己利用虚拟软件完成复杂电路的搭建。学期末安排课程设计,学生根据学过的电路知识,设计红绿灯、计数器等电路。经过几年的探索和教学实践,形成了实践―原理―实践的授课模式。在强化专业知识的同时,加重了实践在授课中的作用。通过课外动手实践小组、THD-1型数字电路实验箱硬件模拟、EWB软件仿真等,使学生从多角度多层次了解数字电子技术知识,有效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了学生积极思考,激发了学生的潜能,注重对学生知识运用能力的培养,效果明显。

3.考试方法。考试方法规范化与灵活性相结合,严格按照学校要求统一规范命题、考教分离等原则进行考试,根据《计算机电路基础》教学大纲要求和教学进度计划精心设计两套符合课程要求的外文试卷。平时成绩评定中采用多样化的考试形式,依据各个环节采用不同的形式。如课堂中英文问答、课程设计、中英文课外作业、实验报告等。充分发挥教师在教、考中的积极性、灵活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专业术语的中英文口头表述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完善和更新教学大纲、授课教案,完成实验指导教材的编写。实验教材不仅符合学生的学习特点,而且应用性强,重在培养学生的动手创新能力,同时配合新选用的教材、充实和加强现有的辅助资料,收集和编写反映计算机电路特点的设计案例,不断充实教学资源,提高教学效果。

三、学生的反映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对学生进行了问卷和随堂调查。同学们反映:刚开始上课时,看到大量的英文词汇感到很不适应,但是随着学习的深入,大家由入门到逐渐领会,感觉英文教材比中文教材内容更容易阅读和理解。所以双语教学可以让学生掌握专业的英语词汇,专业的学习和英语的学习相互促进,同时可以及时跟踪学科的前沿动态。教学中我们除了要求学生通读教材的正文和阅读材料外,还为学生提供了广泛、深入的自学资源,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便利。这些资源包括:每一讲的课件、数十种中英文参考书目、大量的网络教学资源、专业术语的英文解释或定义、习题答案等。采用双语教学,可以促使同学们充分利用电路基础的相关优秀教材、网上精品课程、电子书籍等,深入理解学习计算机电路知识,同时拓宽知识面。由于课程采用英文讲解计算机电路的基础知识,所以良好的英文基础是学习本课程的关键。对于英语基础相对较差的同学可以在学习本课程的过程中多查词典,多问,学好专业知识的同时,也可以提高英语成绩。学生既学好了专业又能接触到“原汁原味”的英文,可以说是一举两得!

《计算机电路基础》课程有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同时还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在双语教学过程中,我们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积累了一些经验,形成了实践―原理―实践的授课模式。但是双语教学研究是一项艰巨的长期任务,目前还有许多问题,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探索解决。

参考文献:

[1]卢艳青,李成威,张军红.大学专业课程双语教学的探讨[J].辽宁教育研究,2007,(9):107-109.

[2]师黎,常永英.开展双语教学的实践与体会[J].中国高等教育,2006,(6):62-63.

[3]杨保华,李淮江,赵鑫.《数字电路》开展双语教学的实践与探索[J].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29):81-83.

[4]刘智运.论高校研究性教学与研究性学习的关系[J].中国大学教学,2006,(2):24-27.

电路基础教学范文第10篇

关键词: 项目教学法 电路基础 课程设计

根据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要求,在电路基础教学实施中,不仅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基础理论知识,更要强调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综合能力的培养。为了达到这一教学目标,项目式教学法是一种首选的教学手段。项目教学法来源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学生和教师通过共同完成一个完整项目实现教学要求的教育活动,它既是一种教学方法,又是一种课程模式。

1.《电路基础》课程项目的选取

表1 电路基础课程项目

项目式教学法中,项目的选取是关键,选取原则是兼顾实用性及趣味性,同时还要考虑高职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根据以上原则,结合《电路基础》课程标准,将《电路基础》理论知识重新整合成四个项目:电动车照明电路的设计、万用表的设计、日光灯照明电路的设计、低通滤波器的设计。

项目选择完成后,为了让学生完成每个项目的最终设计,又把每个项目分解成若干个子任务;先简单、后复杂,先测试、后设计;先单元电路、后总电路。让学生在完成一个个测试任务后,顺理成章地完成每个设计项目,如上表1所示。

2.项目式课程的教学方法

(1)将Multisim仿真运用到教学中。目前电路仿真软件Multisim 2001由于可以对电路性能进行直观、动态的仿真,因此在教学中广泛使用。例如在讲解串、并联谐振电路时,适时地将Multisim仿真添加到课堂中,可以直观地展示输入、输出波形;模拟品质因数Q对谐振波形的影响。通过仿真,学生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

(2)自主学习与互动教学相结合。例如:在“电路的基本物理量―电流、电压、电位”的教学中,学生在高中时已经具备了相关知识,可以让学生充当老师,站在讲台上讲解,下面听讲的学生提出问题,互相讨论,这种形式的活动让讲者和听者同样都思维集中,人人参与,此时学生的学习过程就由被动听讲变为自主学习。教师再适时加以点拨,同时留足思考和提问的时间进行课堂讨论,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这样教学效果更好。

实践证明,项目式教学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专业素质和综合能力,而且增进了师生之间的沟通和理解,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就业质量。

参考文献:

[1]龙晓庆.基于“项目驱动法”的《电子技术》课程改革与实践[J].大众科技,2008(5).

[2]严正国,苏娟,吴银川.Multisim软件在电子技术课程中的辅助和指导作用[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8,5:72-73.

[3]余群,舒华,陈新兵.Multisim进行电子电路设计的教学研究[J].实验科学与技术,2007,5(5):118-120.

[4]钟化兰.Multisim在模拟电子技术设计性实验中应用的研究[J].华东交通大学学报,2005,22(4):88-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