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搜索
当前位置:国内 > 正文

蜷在被窝里打着手电筒通宵看书的经历,你有过么?

2023-08-24 22:05:11 齐鲁壹点

在电视剧《父母爱情》中,有这样一段情节:当安杰把自己珍藏的一些图书,拿给小女儿江亚宁看的时候,江亚宁喜出望外,还说自己不舍得一下子都看完,怕以后没得看了。

说实话,我对《父母爱情》这部剧,并不是很感兴趣,因为其中硬伤不少。但是这段情节,却引起了我的共鸣,因为它勾起了我对于自己少年时代读书经历的回忆。


(资料图)

家里的亲戚们一致认为,我打小爱读书,整天捧着本书看个没完。我知道,亲戚们对我的这种看法,不全是褒义的成分,其中还有我比较懒,不爱干活的意思在。而在我的少年时代,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能够读到的书是很少的。

我也不想自我拔高,我当时喜欢看书,纯粹是出于看热闹的目的,并没有渴求知识,充实提高自己的高尚动机在其中。我所爱看的书,也并不高大上,就是一些反特、武侠之类的小说。所谓反特,在我的少年时代,是个很流行的词汇,就是反间谍抓特务的意思。用如今的流行语汇,应当是“谍战”了。在电脑字库中,已经没有反特这个词了。

没有反特、武侠这类书可看,其它的小说也成。但是像《安娜·卡列尼娜》这种纯文艺范儿的大部头,我是读不下去的,感觉味同嚼蜡。至于《红楼梦》,也是看了几回就放弃了,觉得没啥意思。不像人家江亚宁,小小年纪就有那么高的文学欣赏水平。

上中学的时候,只要听说哪个同学手里有本好看的小说,我就会像个小跟班一样,跟在人家后边点头哈腰地哀求,希望人家能开恩借给我看一下。如果人家提出交换要求,比如两个琉璃球、一毛钱菜票什么的,我也会毫不犹豫地答应。可别小瞧一毛钱的菜票,当时在食堂里可以买一包好吃的五香豆哦。对于我们这个年龄段的小孩子来讲,这是很上档次的小零食了。

就靠东借西求,我在中学时期读了不少各类小说。比如中国的,有《西游记》《水浒》《三国演义》《七侠五义》《隋唐英雄传》《说岳全传》《林海雪原》《烈火金刚》《红岩》《敌后武工队》《铁道游击队》等等。国外的,有《红与黑》《基督山恩仇记》《三个火枪手》《八十天环游地球》《静静的顿河》《海底两万里》《巴黎圣母院》《普通一兵》《好兵帅克》《白桦》等等。

这其中有些书,是不能带到学校里公开读的。因为按当时的标准,它们属于非法读物,一旦被老师们发现了,那就很麻烦。如果被没收了,可咋跟书的主人交代嘛。而在家里,父母也是不允许我读这些东西的,因为在他们看来,这叫不务正业。

这里也不能,那里也不让,就只好东躲西藏、偷偷摸摸地看了。最夸张的一次,是一个同学借给我一本破得少皮没毛的《七侠五义》。借书的时候,我不但付出了一毛钱菜票的代价,人家还规定只能借给我看一天。没办法,我只好等父母睡着以后,蜷在被窝里打着手电筒看。看了整整一夜,总算是看完了,没亏了那一毛钱的菜票。

我无目的的看了那么多杂书、闲书,没想到无意中对我的高考,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我始终认为,文化底子并不厚实的我,之所以能成为1978年高考的幸运儿,在很大程度上是靠平时读书的无意识积累。比方说,当时有一道分值很高的地理题,让多数考生都懵圈了,我却几乎得了满分。

无论阅读的初始动机如何,只要你认真去读了,就有可能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尽管这种收获不一定那么直观。当然,当下人们获取知识信息的方式和渠道,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是潜下心来,认真读一些好书所带来的益处,是碎片化、快餐式阅读所无法比拟的。电视、电脑、手机等等,是无法带给我们书籍那种愉悦的阅读体验的。这些东西,也永远无法替代书籍的作用。

像我们少年时如醉如痴地读书的人,如今还多么?

壹点号谷荻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齐鲁壹点”,全省6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