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多年的扁鹊医书被修复
8月19日,失传2000多年的“扁鹊医书”《天回医简》被修复的消息引发关注。8月29日,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采访了亲历此书发掘过程的成都考古研究院副研究员刘祥宇。“我们当时猜测可能是一些更为常见的法律文书之类的,没想到竟是中医鼻祖扁鹊的医书!”刘祥宇说。
《天回医简》出土不久,文保工作者正在进行其表面清理工作。中新网图
“你们看,那上边好像有字?”
【资料图】
发掘此书的故事,要从2012年的夏天开始讲起。成都三号线地铁修建过程中,施工方在挖开隧道的缝隙中,模糊看到地中“有些东西”。此时的刘祥宇,也没想到将要亲历扁鹊医书出土的轰动时刻。
此次发掘共发现三座墓室,整体的考古工作从2012年夏天一直持续到2013年初。2012年10月份的一天中午,考古队一如往常在三号墓中进行考古。阳光斜向下照在“一团黑乎乎的条状物”上,当时正在作业的队长王毅顺着光照看过去,瞬间激动地说:“你们看,那上边好像有字?”
2012年《天回医简》出土场景,被淤泥包裹。中新网图
“我们反复观察,那就是字!说明很有可能是竹简!”刘祥宇仍记得当时大家激动的情形,“竹简通常记录了很多历史上的第一手信息,另外成都平原上还从未发现过竹简,非常珍贵!”
竹简在考古工作中并不常见,此前刘祥宇也只在长沙博物馆中看到过。与之前大部分粗大的竹简不同,此次发现的扁鹊医书竹简在形态上更细、更轻巧,上面的字迹也更小。刘祥宇用“老北京炸酱面”来形容它,“裹在淤泥里的时候,就像一坨老北京炸酱面似的,比那种面条更糟一些,经过清洗之后没啥味道也挺清爽”。
考古队在室外清洗掉大块淤泥之后,送往室内进行精细化清洗,这项将“一坨面条”一根一根分开的工作,其难度堪比小手术,开工前,研究人员还通过端着装满水的杯子行走等方式练手。
经多领域专家共同研究确定这批竹简为扁鹊医书时,国内引发巨大轰动,对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来说更是万分激动的时刻,“我们当时猜测可能是一些更为常见法律文书之类的,没想到竟是中医鼻祖扁鹊的医书!很自豪啊!”刘宇说。
时至今日,被挖掘出的930支竹简,经研究人员的不懈努力,被整理出8部医书出版,包括《脉书·上经》《脉书·下经》《逆顺五色脉臧验精神》《犮理》《刺数》《治六十病和齐汤法》《经脉》与《疗马书》。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发现,该书官方定价1980元,电子购物平台的全册售价在1500元—2000元不等,且诸多网络平台有售。
具有文物价值与医学价值的珍贵书简
“该书内容不仅丰富全面,更是首次系统论述了中医脉诊原理,开创了望闻问切、辨病论治之先河。”上海中医药大学、上海市中医药研究院急危重症研究所所长方邦江告诉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或许是出于对“扁鹊”的崇拜和好奇,以及民众对于中医的喜爱,所以该书才会广泛受到中医从业者和业余爱好业者的关注。”
公开出版的《天回医简》。中国出土医学文献与文物研究院图
在此次出版的《天回医简》中,医书《治六十病和齐汤法》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的成方制剂专书,记载了治疗风、痹、瘅、消渴、伤中等内、外、妇、儿各科疾病的105首医方。其中的治疝方与《伤寒杂病论》中的桂枝汤只有谷与甘草之别,专家具体推测,现在常用的桂枝汤来源于扁鹊。
方江邦表示,“这一发现为我们提供了深入了解古代医学智慧的机会,也向我们展示了古代人民对健康的关注,同时也证明2000多年前的中国医学已有较完整的理论与临床体系”。
该书除对中医学有重要研究价值外,对史实的研究也有着重要影响。“《天回医简》的出版,也许可以让我们重新真正认识扁鹊,”方江邦指出,“它能为研究早期中国医学的历史提供新史料,人们通过研究这本书也可以更加直观地了解古代医学文化。”
(运营:李宁)